KYC,科研处管理系统,不是KFC

这个项目已经弄了很长很长时间了,以至于难以将它认为是个“项目”,令人纠结,使人难堪。。科技处老师对信息化技术的灵活使用意识以及需求着实令我惊诧不已,大学里还是相当有学术氛围的。

KYC给我许多经验教训。可能我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年龄、这样的经验确实不适合这样的项目,这要从KYC起初的设计说起,KYC是仿照原C/S模式做的,数据库基于原有数据库改进而已,原来delphi的版本,我很久以后才发现它其实也是倒处bug的,可是起初我却把老版本当成了“标准”,这是个相当大的失误。

编程是门艺术,我很乐于把项目作为艺术品去塑造。当我了解了基本需求之后,我设计了最初的程序思路,我也是这么来做的,在我看来它是完美的,事实上,它却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创新。然而我当时并不知道,原来在这个项目交给我之前的之前,学校领导曾开学研究科技处新科研管理系统的B/S改造,很明显,既然开会讨论,说明确实有重新开发的必要和需求,也说明原系统确实有它的缺陷,可是作为实际开发者,起初我并不知道。我不知道肯定有不让我知道的道理,也许老师并没有希望我能完全模仿出原系统的功能,只要能初步成形即可。程序大体成形之后,再告诉我新需求。也许是这样,然而后来通过与科技处老师的交流过程发现,确实是这样的。。。无论是科技处老师还实验室老师,似乎更倾向于“先提出大体要求,然后我按我的理解开发,然后他再按他的想法提 改进意见”的开发模式,现在看来,太crazy了。。

较复杂的项目,要做到功能与预期需求完全一致还是有难度的,以我的见识,我无法直说KYC有多大多复杂,可它确实不小,好几万行代码呢,话说有几个大学生四年里能写出两万行代码来的。老师可能是更诧异的:怎么整的,一个人的工作量啊,怎么都写出几万行代码来了呢。

说心理话,说良心话,其实我起初的设计不是最最好的,但也不错了。我以此为豪,现在来看,没什么好羞愧的。可是,。。。它并不十分符合科技处的需要。。。,这不是我的错呀,我这能说什么呢。于是改呀改,改呀改。。改到现在的模样。

科技处老师长期与科研工作打交道,对于这样的基于数据库的应用还是非常了解的,他的改进意见无疑是十分到位的,他对一些功能的改进方法甚至能具体到一些细微步骤,仿佛程序是他开发的一样。可是,现在的KYC因为大量修改早已失去了原先的健壮性,任何一个细微的改动都可能产生其它的未知错误,这样的代价是很恐怖的,一次细微调整都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同时,一些曾经花费大量时的功能组件被认为是不实用的,只能舍弃。

遇到困难,遇到新需求,我都努力地去想方法去将它实现,然而,我的方法,毕竟是我这样的一个经历有限的人的方法,因为能迅速的解决问题,使得我不需要与别人计论,不需要与老师交流,不需要去查阅资料,不需要去学习更好的技术,于是。。太悲哀了。。。记得在公司,大家都说我思路很灵活,如果地球上只用有我一个人,这无疑上天的恩赐。可是在这样的日新月异的人类社会,过度独立思考的确有它的弊端。也许老师来做KYC,就不会做成这样了,我还是太年轻了。